2007年9月27日星期四

减少房地产泡沫破裂危害的上中下策

房地产泡沫为害之大,惊心动魄;如何减轻泡沫破裂的危害,是社会有交人士关切的一个话题。其中,自然离不开各级政府目前的“调控”。而且,各级政府的调控措施也是很是有趣,清一色是趁高卖地,趁机敛财,仅仅在2004年就获得万亿预算外收入;2007年仅北京估计卖地收入就超过一千亿元,这还不包括包括契约税,流转税,物业税……,加起来,2000亿大概有的。。更有趣的是,这些敛财,是打着调控“房地产泡沫”的旗号做的勾当,既调控了泡沫,(老百姓应该喊万岁了吧?),又发了大财;变成了小部门私分的利益,天下还真有这样完美的好事呢!难怪广州一个官还说,卖地是增加供给,高房价和卖地增财政策,没有关系。而现实很不给面子,房价是越套钱调控就涨得越高,理由也很充分,“调控”增加了成本,当然要涨高点,才能赚回被政府收到钱包里的“调控成本”。

在《股市楼市人人都赚钱,到底赚了谁的钱》一文中,笔者提供了一个公式,名义价值×变现概率=流通价值,股市和楼市的价格上行,增加的只是泡沫的名义价值;减少的只是变现概率。变现概率虽然减少,但只能在泡沫破裂时才会体现出它的作用,而名义价值需要克服流通增加的现有成本;这样,以圈钱敛财为目的的调控,自然是把房价越调越高。它的真正作用,是降低变现概率,也就是说,增加泡沫破裂的机会,并加大楼价跳水的强度和社会的痛苦程度,所以,这种调控,实际上是大大加剧了泡沫破裂的危害,是一种恶政。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做了婊子还可以立最大的贞节碑坊这样的好事,社会价值本守恒。

趁高卖地,增加点税收,这些措施都未尝不可,关键在于,这些钱,到那里去了?只要它不是流回到市场,那么无论它流到那里,都只是趁火打劫的结果:有权总是可以收到钱,损害的只不过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危害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而其中的大部分,是含辛茹苦只求有一室牺身的小市民。有些人说,把钱上缴国库就行了;实际上看看这条公式告诉我们的一切,是上了国库还是家库,完全没有区别的。笔者觉得当前有上中下策,无论那一条,都是从火热的市场中增加交易成本,在调控者手中增加一笔收入;而区别,仅在于这笔钱的使用方式。

无疑,今天社会公众看到的是其中的下策,当这个泡沫破裂时,这个下策在公众中造成的痛苦,就会和“国库”或者小金库里堆积如山的卖地银子相映成趣。实话实说,公众对政府的仇恨就是这样来的,所以下策就是下策,再来几次,只怕很快就会看到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局面,那怕一些人讳疾忌医。那么,中策呢?

在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受害最重的将是银行体系,而防止经济崩溃的关键,就是保住银行体系不至于全面破产。所以,中策就是把这些取之于房地产泡沫地钱,在泡沫破裂时,注资进受害最轻的银行(注意,是最轻,这样才有效果);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是特别贷款,也可以是增资扩股。中策较之上策也只好略好,既不能防止泡沫的扩大,也不能减少泡沫的痛苦,所能做的只是保住一个烂摊子不要彻底烂掉。如果是下策,到时大概也会有增资保银行的措施,只不过,下策的钱早就花光,只怕需要加印人民币钞票,所以下策的危害,也在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令民众痛苦添上痛恨,而中策之优,就是无须增加人民币投放,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最好的是上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道无为,化泡沫于无形,得万民景仰于峰颠。上策就是把卖地加税收的钱,用于民众安居工程。无须搞什么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以北京来说,北京目前的存量房子超过500万套,装下所有人包括到北京赶集的赵本山的农民亲戚也是绰绰有余,北京目前租售比达到400:1,也正说明这一点:北京根本不缺房子!而北京一年从地价就搜刮了至少一千亿,把它以租房补贴的形式,让买不起房子的市民可以由政府这个基金的补贴租房子住!越想打击泡沫,条件注越宽松,就算是从人均十平米起计,大概人均每年也就需要补贴5000元吧,很好了吧?一家三口,租住的房子可以很好了,北京一年收的地钱,可以让全北京的人舒服住上住上两年?如果只是五分一需要补贴,那可以住上十年。投机商任志强之流不是说房子只涨不跌吗?炒啊!没有终端消费,看他能炒到什么时侯。做雷锋做炒作,我保证天天给他鼓掌,加油。这,才是上策,泡沫有与无已经无关紧要,根本没有危害了。

大道无为,以民为本,本来就是任何时侯的施政上策,就算是在封建朝代,也是如此,何况今天呢?为什么任志强之流敢断言政府越调控房价越高?只怕是看准 了人之本性固私,人性本私,私心是人之天性;权力中人,同样如此。如果任真的没有看错,那么,公众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场大变中,尽可能减少自已的损失了。

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

银行地产在股市里是一根草上的蚱猛

我说过股市只是一个货币回笼机。用一堆符号代表的名义价值,换来某集团手中真金白银的万亿巨资,一旦股民都想兑现时,对于绝大部分的股民来说,这个价值就 变成了空气,连泡沫都不能算。其实,不但是股市,现在房市也是这样。房市目前也是纯粹的炒作,资金流是从股市圈走的钱,大量流入地市变成政府卖地的收入, 保留的地价名义财产,建一点成本可以忽略的房产,又进入到主要由房市的“投资性购房”的手中变现。这些房产投机资金又是那里来的?真是拜高税高费权力垄断 的经济环境所赐,民间资金如果不打算收买一些贪官求得权力的寻租保护,几乎是百业百亏,不是炒股就是炒楼炒金,或者就炒古董炒普洱之类。所以,房产市场, 也是货币回笼机。这条真理还是经济头脑很是发达的英国殖民者从香港掠夺中国人财富时发现的。

只不过,现在这种房产投机,套进去的银行资金实在不少;而卖地的中标者,能够真正从股市中圈钱的还不算多,大部分的,仍是银行的资金。对于政府来说,就变 成了主要回笼的货币,所谓政府的巨额收入,本质上不过是银行的风险成本,必定以银行的巨额亏损告终。而中国的政治现实,通常,是由央行加印人民币的钞票冲 销。所以有人说,零福利的中国,实际上的税收水平,即政府控制的社会收入,如果以欧美的口径计算的话,将超过150%。换言之,理论上社会民众手中的财 富,如果不逃离这个国家,最终结果是归零。听上去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在银行这个和货币回笼机对应的风险垃圾箱,它的风险转为实际亏损时,就必定是股价崩 溃的一天。所以有些人说,政府不能让房价跌,一跌,就连印钞票冲销的机会也没有了。

听上去是离题了,但只是提醒自已和博友,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只不过是炒作的一个理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消失。政府当然不会坐视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即最终一定不能阻止金融体系的崩溃(利益关系),但当前,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可以控制崩溃的时间和形式。

近日,股市中的资金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紧张。的确,公募基金在拖动指数减少基民赎回和促进基金销售上效果颇著,显示还有不少的雷锋式的基民愿意把自已的实 际财产转为名义价值。不过,这几天的连续兑现,只怕是一些买了基金的国庄资金在纷纷撤退,象社保和商业保险的入市资金,他们受公募市值游戏的影响程度比股 盲式的基民来得小一点。

现在,银行和地产股,以及房市,不能再看作是孤立的系统,而应看作是一个整体。近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这些权重股如果支撑不住,就会走出一个缓缓出货而没 有明显杀跌的行情,图形上是半个圆底,到了圆底都会有一个反弹。这显示了散户资金持股相当坚定,通常,如果有增量的机构资金介入,就会走出圆底,再来一波 不小的行情。仔细观察,有色金属,房地产股,银行股,券商股都是这样的走法,钢铁股刚刚加入了它们的行列,可以预见,铁路、电力也将如此。而某一权重板块 的反弹,通常成了另外板块继续走向圆底的掩护。这一切显示目前资金面的确是越来越紧张,投机主体的资金正在撤退!这种轮跌,只有在熊市中才会出现,远比一 次530来得,不见急跌不见底,是这种轮跌的终局。今天,刚好就是银行和地产的圆底反弹,它们是一根草上的蚱猛。

看来,必须完全修正行情模型了:如果权重股不经过一次大幅的急跌,中低价股行情不会展开。目前是山顶公园,我先撤了,今天上午23.20元清仓大众交通, 不见急跌不入货。的确,尾市再拉拉权重股还会涨一涨,但是在山顶公园的玩法就是不见急跌不入货,后面可能赚的一点钱,不赚也算了。

严密监视万科中证平安人筹四只指标股动向

笔者没有参与任何这平安、人寿、中信证券这三家公司的投资计划制定和审核会议,但是,笔者绝对相信这三家公司有着类似的几乎是每日一次的投资计划和审核会 议,也绝对相信,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安排就是如何退出高风险的股市。而这最关键的一步一定与同时增持自已的股票拉动股价有关系。要知道,这三家公司的市值是 深沪总值的十分一!因此,这两天它们共涨了 8%,就足以带动沪综指涨从5000涨到5400点。由此也可见,这两天其他股票跌的那个惨。

为什么是这三只股票呢?因为,它们都是在二级市场大量投资持股的公司,所持市值数以千亿计;大量持股同时自身市值巨大,就自然产生最必然的操作计划:在卖 出自已持有股票的同时,买进自已公司的股票维持市值。而其他的象银行股这样的大市值公司,就不能用存款买股票;而其他的证券公司,也没有象中信证券这样高 价套在万科这么有前途的增发股上。这样,观察这四家公司的走势,就可以断定投机主体的当前计划对整个市值重心的高低的估计。

万科持续走弱,压制了地产板块的走强,整个板块为万科的高价增发陪葬;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增发相关机构一定是出货的主力。但是万科的前途实在太远大了,这些 投机资金不得不把万年后的赢利机会让给散户,至少表明短线上这些机构已经不认同一直以来支持股市上涨的某些炒作概念。而三家公司的一致走强,就毫无疑问地 表明在somewhere减持一些股票,需要自已拉强来掩饰。

所以,如果有一天,三家公司走弱,也正意味着这种掩饰结束了,或者说减持主要工作已经结束,如果不是空翻多,就是进入打压吸筹的阶段。配合当时的市场涨跌 情况,应该可以判断出来。同样,如果万科止跌,就意味着这些投机主体也停止了主体派发,开始等等看。所以如果连同万科一起升,就是空翻多,如果一起跌,就 是有意打压换筹的阶段。

股市楼市人人都赚钱,到底赚了谁的钱

今天虽说人人惶恐,但如果从今年头算起,问进入股市楼市的小散小基:“今年赚钱了吗?”如果不是运气实在差到极点,绝大部分的回答会是 yes!不但小散小基,所有的机构,包括国资委上市公司还有午夜鸡叫的那个鸡笼——财政部,也是盘满钵满,试问还有什么人是亏钱的?难怪牛市个个欢天喜 地,但是,零和游戏里到底谁赚谁的钱????牛市之可爱,就可爱在把小散的价值思维也变了。有一位可爱的小散因此以中国传统的人定胜天姿态发明了伟大真 理:股市能够创造大量财富!!呵呵,真是人定胜天,把股市是零和游戏的经济铁律也反过来了。

关于这个问题,自然许多朋友也和黑爵一样多少知道一些常见的解释:“股市是击鼓传花”,“股市找最笨的接棒”……,不错,这些理解都是对的,只不过,他们 都是以过程的间断来理解这种零和游戏;而事实上,价值规律提供了完整的体系可以解释,股市中到底谁是赚钱的,谁是亏损的,到底谁赚了谁的钱。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引入一个在经济学市场学教科书中没有的概念:名义价值;而对应的,要把能够任意在流通市场变现的交换价值定一个概念名称,叫流通价值。好了,这里就把“赚钱”这个概念分解成两种价值的总和:名义价值和流通价值;它们两者间的转化, 我们把它称为声明吧,在股市中,就是卖出名义价值,让它变成可以任意流通的货币。

什么是名义价值?先举一个例子,“精神财富”,毛时代据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富国,人人都有着无限的精神财富,看病不用钱,呵呵,反正也就是几味中药反复 煲,高贵的躺在病床上吃几片维生素等死;这种富裕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仍为一些毛主义者怀念,用以映射今天医生看病居然还要赚钱养家的资本主义作风。(难怪 教会以及和尚道士都爱治病,原来是不用养家,可以尽心学雷锋)。精神财富可以看作是一种名义价值,只不过它的变现难度比较大,但它至少说明财富,可以只是 一种心理体验。

再举另一个更贴切一点的断言作例子:人人都是亿万富翁,十亿万富翁……,需要是多少就是多少,只需要,把你的某些东西,象一堆粪便吧,声称卖一亿元,一万 亿美元……,就行了。你声称就行了,这就是名义价值。因为名义价值不用变现,所以你可以任意声称,完全不用考虑价值规律。如果一定要规定,必须有成交才是 “实际”价值,那好办,你只要自已买,再自已卖,(只要不交税没有什么损失),这就有成交了;(自已不能买卖?)那好,就让你的爸爸妈妈帮你转一手,还是 一分钱不掏,这个也成交过了,你还是亿万富翁,只不过,那是名义上的价值,你变现的难度比较大,呵呵。再举第三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政府给农民打白条,收 了农民的粮食,打张白条盖个章,值一万块,sometime再打另一张白条,连利息欠一万一千块……,这也是名义价值。

最后,回到股市上,当专家可以自拉自抬自已的股票,把亏损的黄金股炒到200元,市净率16倍的万科,市净率11倍的中铝……,市净率30倍的华侨城,拿 着股票“不买棺材不卖股”享受着“股市创造的财富”时,可千万要记得,这只是名义价值;您无须炒股票,只需要上ebay拍卖你的ass,同样可以有无穷的 名义价值,还可以自已坐庄呢!

好了,现在应该明白名义价值和流通价值的区别了:名义价值×变现概率=流通价值。记着这个黑爵发现的价值公式吧,假如您看到什么地方出了这个公式,可千万记得是黑爵的专利噢!起码是独立发现的。它可以解释把ass炒到巨亿的现象同样合乎价值规律:只不过它的变现概率近于零!而钞票拿在手上,它的变现概率是100%。

我们用这个规律公式看看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银行存款,我们都说它安全,那是因为在中国,对于名义存款政府给予全额担保;但是这种担保在国外并不存 在;所以钱存入银行,就变成名义价值,银行要用钱生钱,要投资,要借贷,如果象中国银行一般管理不善,就会买了次贷债券还不了本,搞政策贷款救济烂国企, 乱放房贷炒楼……,这样就出现了风险亏损,存款变现的概率就下降了。于是,我们从新闻里看到了,即便是英国的北岩银行,也出现了挤提:存户担心名义价值不 能兑现成流通价值,抢着先提,如果银行资金亏空真的很大,随着变现概率的下降于零,后期存户分文不存。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是世界上最差的,早在1995 年,银行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用还贷质量极差养活一小部分优等国民的烂国企。总理朱容基当时有一句话言犹在耳:“银行里的二十万亿存款是关在笼子里的老 虎”,为什么是老虎?就因为市场能够提供的流通价值只有十万亿!不发生挤兑,只不过是政府用央行印钞机加以担保。这样,实际上也就形成了一种威胁:你提 呀,提呀!你敢提,我就敢印钞票,反正人民币的购买价值只是票面的一半!到今天,十年的出口导向的低估人民币政策,已经让人民币的购买力连十年前的一半也 没有了!

再看看古董市场。同样不停地听到这个那个穷得吃不了饭的“千万富翁”,因为他们家里放着某个古玩值千万永远不卖。其实,也只是名义价值,在它没有实现买方 变现前,和一堆ass没有区别。所以,国家文物管理局其实是世界最蠢的文物政策,他们以为古物真的是“价值连城”,其实呢,正因为他们把流通供应量收起 来,市场上剩下的才价值连城,真要放出来,就大打折扣,因为,它的变现概率并不高。倒不如藏器于民,积聚的流通价值还可以达到最大值。

再看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卖地进了部门钱箱最后滚入私人腰包赚的钱收的是流通价值,还有物业税所得税转让税中介费律师费契约费……,所以这些占到二手房价 20%购买成本的钱,一一流出房产市场,统统是真金白银的流通价值;但是它并不一定损害名义价值,它可以只损害转换概率;而当牛市时,人人不抛,这个概率 并没有体现出它的限制性,但是一旦进入人人兑现的时侯,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危机时,铁的概率就把成功兑现的比例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概率,那也是钱啊!顺便说 一说,这是英国殖民政府在香港和新加坡首先发现的价值规律,随后被东南亚的愚昧政府照搬“促进发展”,弄出了东南亚经济危机;现在又给某大国的政府拿来奴 役国民,不知弄出经济危机来时,是不是又怪索罗斯没有学雷锋?

最后,看看“超级大牛”,一个从来没有分红派现,上市公司不圈钱就活不下去的世界上最有投资价值的A股市场,是谁赚了流通价值,是谁赚了名义价值?财政部 收的印花税是流通价值,上市公司高价N个发圈走养家的是流通价值,券商一年几千亿的是流通价值,QFII在政策帮助下抄底逃顶拿走的是已经100%变现的 前名义价值;大小庄家操纵市场预先溜走的是前名义价值,国资委高价减持的是数以万亿的前名义价值,基金公司老鼠仓外加管理费是真金白银……,黑爵这类股民 抢先揣进口袋的,100%兑现的前名义价值;唯有过分爱国的股民和基民在十年大牛市里拿着是仍然赚钱的名义价值,只不过,随着人家已经抢先声明兑现拿走的 实际流通价值以外,指数越高,变现概率越低。传说中,在A股前历史高段,这个概率平均是10%左右,十年大牛,大概也就只有 1% 了吧。

呵呵,这就是某聪明小散说的“盛世股市创造的财富”了,如果不是抢先兑现,或者“长期投资”,其实拿着牛市的大牛股,和把粪池里捞上来的ass抱在怀里, 完全没有区别,照样可以做聪明小散的富翁梦。真的,毫无区别。所以,股市楼市里方方面面人人赚钱,是可能的,只不过,管理层用名义价值打个白条,换了小百 姓持家养老的流通价值,至于白条能否兑现,请参考本人拙作《中国股市就是罗马的角斗场》一文。名义价值和流通价值,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股市楼市炒市人人都 赚钱,赚的不是同一个钱,很大程度上,流连忘返的小散被偷换了概念,赚的是只是名义价值的钱。为什么需要“落袋为安”,就因为不抢先声明,竞换概率会越来 越低,也就是见钱花水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无论说什么见顶迹象高手如何逃顶都没有意义,那是一个概率。

物理中最根本的定律就是能量守恒, 经济运作中最根本的规律也是价值守恒,唯一的增殖方式就是切实的社会生产。当股市作为一个资源优化工具时,它可以被最能提供价值生产的部门、企业积聚生产 资金,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这个社会的生产率。通过这个办法,美国的生产无论是规模、质量、发展速度,都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面,更别提中国了。股市楼市人人赚 钱,看上去是违反了价值守恒规律,名义价值可以无限大;但是如果名义价值×变现概率=流通价值,变现只要相应减小变现概率,就可以维持价值平衡,那么,牛市谁得益,谁受害,就显而易见了;那个风险自负的强制声明,真实用意,也就不用多说鸟。

博友讨论:
1,我家的房名义价值200万,变现概率=1,结论流通市值=200万,但若变现重新去买就得花280万或者抱着流通市值流浪街头,再或者一个炮弹将会化为0;
2,我的车名义价值30万,变现概率=0.5,结论流通市值=15万,亏了一半,每天都得为它花钱,但若变现就得天天走路或打车;
3,我的存款是50万,变现概率=1,结论流通市值=50万,但通胀率将会使我一天天减少,若无进项很快就得坐吃山空;
4,我的收藏值100万,变现概率=0.2,结论流通市值=20万,但却花却了我30余万成本;
5,我的股票名义价值100万,10年后变现概率=0.1,结论流通市值=10万,我的本钱是30万.
黑爵答:
1、4、5;属于同类问题,变现概率取决于当时的行情;行情高涨名义价值大增,变现概率剧减,是否变成流通价值,取决于你的眼光;可能你只是坐了升降机;
3、存款固定利息,取决于你选择的银行和存款保险,大部分情况是接近兑换概率为一,即风险接近于零,但如果是没有存款保险的银行,经营不稳健,兑换风险可能很大;目前打击的高息非法集资,就是这种情况,它们也是存款。
2、汽车的变现概率不存在;不存在这个旧车炒作市场,它是折旧率,按公认的折旧率才是名义价值,能够变现多少,同样视乎行情。
顺势而为,的确,取决于你的目标是什么。黑爵任何投资都是把目标定为流通价值最大化;如果你定为阶段性名义价值最大化,也是一种选择。黑爵按目标看市场,同样是顺势而为。

万科下周可能带领地产板块阶段性具备投机价值

校长博友在留言中就万科的意见:“如果万科今年的收益能有6,7毛钱,那它的股价也不算很高啊,我实际考察了万科在广州的几个新楼 盘,卖得很好,现金流和利润应该不错。楼市,股市的泡沫是显而易见的,但从文化上说,中国人似乎比西方人更喜欢买房子,喜欢赌博(波动的股市)的特质是否 可以支持比西方的参照体系更高一点的房价和股价呢?”代表了机构的炒作理由,他们以为所有小散都会接受这个理由;也就是校长博友的疑问:地产股可以某一阶段市盈率看上去并不高,象万科,如果达到6、7毛钱,市盈率是60倍。

地产股的业绩具有不连续的特点,不可以简单代入市盈率,更不可以一两年的动态市盈率作为成长性,这一条已经说过很多次;不是我说的,是世界上的通例,包括把房地产炒上天去,弄得华人富豪除了炒地皮不会搞生产的那个香港,也是这种通例。所以不再多说。

就万科而言不可以使用今天的市盈率衡量目前的股价“值得投资”,甚至不是其他人说的,而是万科的老板王石自已说的:万科超过25%利润的项目不做。项目 25%利润,对应到年度报表充其量只有15%,而对应到静资产就是10%,极限了吧?按万科的市盈率,需要60-100年保持这个盈利水平;这是什么概 念?巴菲特投资平均13%的收益率,保持了30多年,就已经是第一股神。林奇13.5%的年收益保持了15年,就是华尔街第一人,一个实业公司连续60年 保持在10%的收益率,世界400年工商史没有出现过!!!!如果按王石的话,那么对应的万科股价对应60倍市盈率,按这个400年没有出现过的优质公司 的盈利水平,也就是市净率6倍!14元,这是当年王石还有一点良心时对万科的估价,现在,他大概忘了。

我们再看看那个炒地皮的祖宗,香港的市净率是多少,除了中国大陆,它和日本并列世界第一!长江实业,市盈率15倍,市净率1.5倍;“这么低啊?”,再看 看欧洲和美国,(欧洲人口密度超过中国,特别是西欧),房地产公司市净率普遍低于1!那么中国呢?万科37元时,市净率是15倍,华侨城目前25倍……, 如果不是做假帐,就只能搞抢劫,才能支撑这样的市净率了。好吧!说中国是新兴地区溢价高于成熟股市,那么30倍市盈率相对于一般股市20倍的溢价就已经有 50%,如果套换到地产用市净率计算,目前万科的溢价就算是和亚军香港对比,也已经是它的10倍!!!相当于香港价值水平的150倍市盈率,——香港是世 界上溢价最高的“成熟”股市!这个数字,是按房地产的行业平均净资产最大收益率计算的,什么PE动态PE成长性……在它的包含之下!万科有多少投资价值, 还是各位小散自已算算吧。如果您对于贡献自已的血汗给机构庄家包二奶养大奔没有意见,相信所有机构庄家都会没有意见的,是不是感激你,自已问去。

同样套用我们的名义价值×变现概率=流通价值, 为什么大陆以外的房地产公司的平均市净率比一般实业公司低一半甚至更多呢?其实,也在于那个变现概率。因为房地产的市净率,一般是按今天上市公司蜂涌而上 的那个“土地储备”,通过某种市值估值得出的数字。这个数字,同样随着行情高低,它的变现概率会在高行情的牛市变得最低。如同封基存在折价,房地产公司的 土地价值同样存在着折价,反映着成熟投资者对于土地炒作“增殖”不能全额变现的担心。

不过,没有投资价值的地产股,某些时侯还是有投机价值的。万科目前破位奔向60日均线,很可能在下周末前后就有和地产板块有一个较强烈的反弹。我们讨论 过,下周四左右,会是一个黄金买点,而目前束势调整最充分的就是地产板块,所以,介时出现“投机性”反弹的机会估计超过80%。万科当时的股价大约是 28.5元左右,反弹高度按三分一计约32元,即30均线附近;向上的空间没有多少的,不过地产股中一些市净率较低,调整较充分的股票,会有20%左右的 空间。所以如果想投机性吃这个反弹,现在可以做一些准备。只是记住,这只是投机价值,别搞成长期投资,和自已的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