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

人民币不升值,农民太苦了

周五不情愿地出了一趟远差。一位主要的投资者介绍一家老矿山系统的三甲医院有出让所有权的意向,外籍高层兴高彩烈,已经张罗资金做东家;惯例性的,这类重 大项目,我既是大陆主要管理人员,又是小股东,还是黑脸唱空的代表,(本人对项目前景一向比较悲观,或称审慎),就出这一趟远差做做黑脸。一来是实地考察 一下不可行性,这是本人强项,可行性嘛,已经由另一位仁兄做了;二来一般说来我会考察出许多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黑脸做完还算可行,就由外籍假洋鬼子 去做那个白脸了,妈的,吃力不讨好的活总是摊上俺,欺负俺老实!话说回来,这类实地考察的活我既擅长,也比较感兴趣,其实,也比较轻松。这次主要考察三个 方面,从经营性角度看这类中小城市的顶级医院有没有收购价值;二城乡镇的卫生网点有什么商业价值,如果这家系统医院不合适,还可以考虑同地区的中心医院, 也是三甲,这是一个打包的项目,可以包括周边13个卫生院。

结论仍是不乐观。这家医院本身有300多员工,门诊量却只有日一万人不到,在我们城市,只算是中小医院,而吃退休饭的人员占了700多人,另外,如果我没 有估计错误,当地财政紧缺,需要在药费上加一大截作为向地方财政上交费用的部分,否则,有小鞋子穿的。重大的治疗项目因为市场太小,不能开展,只能向省城 转送。这样营业前景就很不明朗,它的实际的主营收入,是系统6万多员工的日常体检和小病诊治,本来是厂医的角色。所以这个收购远没有听起来这么好听,无非 是有偿剥离一个不赚钱的厂医,还要背上一大堆包袱另加一大堆的限制。这类医院,最合适的处理办法是减少规模,作为社区医院从事有偿健康服务和本地康复治 疗,从每一个人(包括健康人)中收取大约一年500元左右的费用,较大的治疗费用由保险负担。这里另一个问题是保险受到社保排斥,(社保医保其实是地方政 府的另一条生财之路,所以明文规定商业保险不得超出社保范围承保!世界一大怪事!),如果求助于被地方财政控制的社保医保,就变成出钱办公益。这样,也别 收购了,捐一笔钱更干脆,何必花几千万干这等无聊事?这家医院可以说是老国企的一个缩影:效益低,没有前途,历史包袱沉重不可解。维持这家医院的结果是当 地看病更贵,院外和非政府人口贫困。当地农业人口达到90%以上。几个镇卫生院是大同小异,所谓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看上去更象是寻求这些卫生院养命的 “启动资金”,并不能解决问题,农民感冒倒可以开几片阿斯匹林,真要病了,治等于没治。这类网点,真正的作用是传染病控制和上报,但是,这显然属于中央卫 生财政应该无条件拨款的社会公共项目。

周四看了张五常的博客,这个人大嚷“人民币不能升值是为了农民好”,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人是别有用心故意偷换概念拿农民做挡箭牌。这次恰好必须做市场潜力的 评估,就要求甲方,其中包括市政府办公室的一位主任提供有关当地实际收入和产业情况的说明,尽管甲方对一些问题闪烁其词,王顾左右,但是仍是得益颇多。这 个城市人口290万,城镇非农业人口36万,其中财政供养的达到3.6万,另外电力供水公路和农场等国营部门从业者2.6万;加上矿山的6万人,非农业人 口基本上就是政府和国营企业员工及其家属了。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城市发展的脉络:一个农村小镇,围绕一个矿山发现成了县级市,随着矿山衰落,整个地区重新 向农业进化。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养着的这十来万吃皇粮种不了田的人,吃饭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也可以看出,这种靠山吃山的“发展”,没有其他可供销售的 资源,一旦山不能再吃,也就吃西北风吧!

联系到今天股市圈钱,银行政策性贷款的“救济”,包括人民币低估不能升值的出口导向,其实,都是这种类似的沉重的国企历史包袱的体现。所谓政府精减编制, 说说罢了,可以说越精简吃皇粮的人越多。站在权力顶峰,也实在有点两难:不牺牲更广大的农民和老百姓的利益,这些个吃皇粮的人怎么养啊?他们要求多吗?比 农民的赤贫是多了许多,但是比起大中城市的普通市民,仍是少了不少!所以圈钱的人,自我感觉是圈得有功劳,圈得有天理。但被圈的人就不是这等感想,也显见 钱投入到这些没有竞争力的国企,也只不过是进一步坐吃山空,唯一的办法就是印钞票了,只要农民不起义,这个办法就可以一直继续下去,不用怕吃山吃空!

笔者趁着下镇的功夫了解了当地的经济情况,的确是非常不乐观。首先是人口情况比实际介绍的差,市政府说当地计划生育率达到95%,但是我随便和镇里十来个 人聊了一下,(还只是镇里),生了第三胎以上的就达到一半,生两个已经是模范了!呵呵,大概吧,我碰到的凑巧都是那5%以内的吧。如果不是的话,我估计实 际人口只怕要多次三分一!其次是教育情况,一个政府也承认的情况就是高考出去的不少,回来的几乎没有!也难怪,大学生在当地找工作也是很不容易,反正是不 容易,干脆就到大城市算了,对不对?产品产业方面,没有什么是有可靠市场的,说是靠山,但都是光秃秃的山,无论是木还是果,或者休闲,只怕要先花一大笔钱 保养,然后才谈得上有什么增益。剩下的,就是普通的农产品畜产品,能卖多少钱?今天人民币持续低估,国民市民福利缺失,城市小康阶层宁愿勒紧腰带买房炒股 也不愿意花钱消费,这些个大路货产品卖给谁,卖什么价钱?可笑那个张五常,一心为了保留沿海几万个血汗工厂的香港人投资说话,却非要扯上中国的农民,说是 “为了中国农民人民币不能升值”,费尽心思让中国农民永远贫困却搬来做挡箭牌搬弄是非,混淆黑白,其心可诛!你说本爵是不是有点怒气?

对于这种地方有什么办法吗?我想,这如同股市炒股,要看,这个办法的期望目标是什么?在股市中,如果你的期望值是一年获利20%,目前很容易达到,从这个 角度出发,的确是黄金十年。但如果定为50%就有点玄了,如果定为100%,我们就看到了另一个结果:80%的人是亏损的。听上去,这就算是安徒生的《渔 夫和金鱼》的故事。

对于这个地方,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把目标定为100年赶上今天上海的生活水平,或者200年赶上今天美国农民的生活水平,那大概脚踏实地,从教育抓起, 从开发人力资源抓起,是可以做到的。脚踏实地,可能运气好一点,50年就能达以目标。但是如果期望20年达到目标,只怕就是永远贫困!再看看我们这一级的 市长和书记的任职方式和期限:上级省指定的,任期五年。可以想象,这样的领导班子,除了安抚当地情绪不搞出陈胜吴广,也干不成其他事。换位假如我是这个市 长,我会花五年时间挨骂为后人做嫁衣裳?又不是我老家对不对?何况,就算我这五年的挨尽骂平衡了成本打了一点基础,后面几位不跟着这样做,还不是前功尽 弃?还白白当了反面典型,这冤不冤啊?与其如此,倒不如就花点心思跑跑上级门路,说得好听是争取政策,说得难听是走后门,要么多点拨款,要么多点贷款,要 么把矿山垃圾上了市成了一个很有投资价值的什么东东,自已舒服,不会挨骂,万一搞妥一件有乌纱帽多一顶,何乐而不为呢?换了我,只怕也只能这么做,何况别 人呢?退一步来说,就算连续几任都愿意干实事,能否成功也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如果人民币继续低估,那么城市小康阶层的购买力释放不出来,这个地方就永 远是没有生产价值的东西可以带来的收入,唯一可做的,就只能做殖民地的事情:把年轻男子送到经济发达地区当苦工,学名农民工;把女性送去做歧女,学名“小 姐三陪”,还有什么可以带来收入的呢?

人民币不升值,农民太苦了!

张五常,这位在七八十年代勇敢地躲在香港天堂宣传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大陆青年知识分子包括黑爵在内,一段时间内赢得了声誉;他利用这种声誉,把农 民往绝路上赶,外托公议,内属离异,做得太过份了。其实,看看这位白发苍苍的香港人一生所为,就不难理解,他终生服务的不是中国,而是香港。当香港是整个 中国出口的中转站,进口的中转站的时侯,赚足了作为封闭中国窗口的手续费,他鼓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无非是希望香港分得的蛋糕更大。诱导大陆走上了低估 人民币出口导绝路,张五常就忙不迭地把100分送给昨天今天明天的领导人,马屁功夫堪称学者水平。今天,香港作为中国利益送出到美国的买办代表,张五常上 窜下跳鼓吹人民币之不能升值,也算难为他这一大把年纪,只是,不要把农民当成牺牲品吧?农民,太苦了。

其实,什么叫人民币升值?准确地说,只是不再贬值罢了。只要这种汇率低估不是以基础货币投放为代价的,不是以人民币通货膨胀为代价的,那么,手中的外汇总 是多多益善。今天我们说人民币升值,无非是要求改变这样一种情况:通过增加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将中国利益向美国输送,将农民为代表 的国民利益向权力集中这样的自杀式的政策罢了。居然,有人反对,可见封建既得利益集团和买办勾结,是如何的丧心病狂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