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西周,最成功的采邑封建王国

拥有完整的军事财政权的强大采邑、尽管受到其他地方威权的牵制,在一定条件下,仍然会对皇权中央构成重大的威胁。在这方面,西周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威权制度王国,其先进性,一是因为它的制度,二,是因为它的极早的时期。从周国显示出来的文化领先程度,笔者觉得,从西方加归的周王国,要比中原本土土生的商王国,各个方面都更为先进,更为强大。周灭商,势属必然。

周朝是一个典型的世袭性地方威权采邑。它通过军事殖民式的分封采邑制度,把王国实际控制范围,几乎遍及整个中原地区,远远超出商王国的势力范围。后者的实际势力,只在今天一个省以来。注意,笔者说的是势力范围,而不是领土范围。至于所谓的夏朝,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肯定不可能是遍及九州的大王国,充其量就是地级市,甚至县级市的水平。既小又落后,文明特征也不明显,成为“断代”的意淫史,并不令人惊奇。

周朝分封的特点,是对大的可能威胁到中央的威权采邑,实行二级分封。换言之,象齐国,宋国这样的大诸侯国,分封的并不仅仅是它们的公室,还包括它们的主要实力构成的大臣。象齐的高国,国家;宋的孔家,南宫家等等;(孔圣人就是出自宋的孔家)。再结合周封的同姓宗室,周朝在有效地利用了大诸侯国在地方的稳定威慑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大诸侯国对王室政治的威胁。一千年后,西汉朝推过推恩令,约略使用了同样的手段。这一次,汉朝成功地消藩了。是否真的有利,另当别论,洗脑教材上说,“是历史的进步”。

西周与东周尽管都是地方威权。不过,西周是真正的奉有共主的地方威权采邑社会。而东周,共主成了象征性的天子,需要把维持“共主”威仪的收税权,外包给霸主承包收税业务。收税的名义是抵抗帝国主义少数民族对大周天下的侵蚀。此即谓“尊王攘夷”。因此,东周社会的诸侯国内,确实是地方威权采邑制度,即公族与大夫家族的关系。而在诸侯国之间,则是一个国际型的社会。

明天其中差别,就可以识别一些东周历史上的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象楚齐晋等大国“灭了数十百小国”,其“灭”,与近现代战争史上的征服是不相同的。更接近的含义是“收服”,“收编”,令本地领主效忠于新的宗主国;或者,委派新的采邑领主。所以这个灭,只是改变了领主的宗主倾向,而没有改变基层威权采邑的本质。

用这个眼光看其他春秋故事,会得出不同的剧情。象“赵氏孤儿”,那是因为赵氏四大夫封地占了晋国一多半!如果晋景公不想提早一百年上演三家分晋,或者赵氏代晋,也就只能杀了赵家。同样,晋悼公起用赵氏杀了屠岸家族,也是因为屠岸家太强了,占了太多的地盘。

“卧薪尝胆”,“氐夷子皮”,家喻户晓。但是放在大夫威权采邑的视角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伍员作为大夫,当然是希望灭了越国,分了它的土地人口;作为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就等于少了对伍员这样强大采邑的牵制!反正灭了越国,也是要分封的,那又为何不留着一个感恩的越国呢?吴国确实在二十年后亡于越国。但是笔者认为,吴国之亡,实亡于夫差好大喜功,北威齐晋,劳民伤财,损人不利已。

西周是一个过于古老的社会,没有足够的历史记载,能够说明西周灭亡的真实原因。可以肯定的是,与地方威权采邑制度没有关系。当西周被犬戎攻破后,周平王不敢征用关东诸侯军事力量,而东迁至安全的洛阳东都,是周朝从威权采邑的共主身份,变成东周国际社会的原因。

其实,周王国大规模的的军事失败很多,周幽王的犬戎事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件。周戎王就曾经给猃狁攻破京城,混迹于原始部落中逃命,由此得命“在原始人里称王的天子”,即戎王。周昭王南征楚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因为汉水豆腐渣工程 ,运沙船还没有撞上去,就“舟桥倾覆六卒尽丧”。即,周王国的近卫军常备军童子军,连同首都军区卫戍部队,统统掉到汉水里淹死了。只有一个御用司机把周昭王的尸体抢救回京。周史没有进一步的记载。笔者估计,八成是让楚国人打了个全军覆没。

因此,笔者认为西周的衰亡,根本原因既不是军事上的失败;也不是经济上的崩溃(不可考),而是,周平王的怯懦,退出了西部领土的竞争。西周是“人品经济”,不是产品经济,也不是商品经济。人就是全部的财富的代名词。无论镐京如何破败,只要周王在,“人”就会聚拢,诸侯就会提供援助。现在周王跑了,“国人”就不是人了。周王国也就亡了。

最成功的封建采邑的周王国的亡,只是因为王跑了;有点讽刺。

没有评论: